韩美林:重温其励志又不失传奇的艺术人生

2018-07-10 01:33:55  发布:征集码头网
认识其人
韩美林,1936年12月26日生于山东,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造型艺术家,在绘画、书法、雕塑、陶瓷、设计乃至写作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。尤其致力于汲取中国两汉以前文化和民间艺术精髓,并以具有现代审美理念的国际通行语汇进行艺术创作。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,中央文史馆研究员。
步入耄耋之年的韩美林老来得子实属不易,而作为一位艺术大家,韩美林幼时家境贫寒,曾在文革中脚骨被踩碎成40多块,但他对艺术的激情从未因岁月和外在困境而减少分毫。不妨与艺绽君(ID:bjvariety)一道,重温他励志又不失传奇的艺术人生——
01
“够神奇吧。很多朋友说我是外星人。你看我没有白发,也不秃顶;视力也很好,一个1.5,一个1.2;血压70、110,够可以吧。”他说,心态不老,就不老。
△韩美林与他设计的福娃 
“脑袋瓜儿里各种念头在打架,你要不把它画出来吧,还真就担心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。”在位于通州梨园公园内的韩美林艺术馆内,韩美林常常趁大伙儿吃晚饭的工夫“赶制”出二三百张画。
1955年,18岁的韩美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,成为第一届染织系学生。也正是这层关系,他多次前往江苏南通,给“蓝印花布”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设计图案纹样。“蓝印花布,你光低着头生产不行。它的确是我们中国的、民族的传统,可关键谁穿啊,怎么穿啊。”韩美林已经把他运用到旅游品上去,而且,一口气推出了好几款手提袋。“国外的客人来了,提上蓝印花布袋,一看就是中国的、传统的,但是又很现代,多美啊。”他透露,国际品牌爱马仕和罗意威有意与他合作,把中国元素融入设计。在韩美林看来,意识的改变,能推动艺术往前走。“牡丹、梅花,曾经很雅致,现在挂墙上就有些俗气了,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。”
“我要给艺术家一个启迪——岩画对韩美林起了多大作用,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韩美林起了多大作用。”他说,“别寻寻觅觅跑到外国晃一圈,回来后唬咱们中国人。”
不过,他并不反对将国外好的东西往传统里面揉。“只要有好的技法,好的工具,好的一些制作方法、材料,还有理念我们都可以去吸收,但祖宗不能改。”他说,自己有两样东西绝对不放弃,“一个书法,我的楷书,绝对是功夫字;再一个是手头的速写、构思。”至于为何对速写如此看重,他解释说,当你落笔以后,你得把这些东西记住,“你光记在笔记本上,那是给别人看的;只有记在心里头,才算你自己的东西。如何记在心底,就得下笔反复练。为什么叫手头功夫,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由于坚信中国最美、最好的艺术在民间,韩美林把每次下厂、下乡、下基层时的“自”驾车采风行动统一冠名为“艺术大篷车”。据了解,“大篷车”每年行程都在数万公里,历经非洲、欧洲,以及印度、尼泊尔;而在国内,下去一趟总要有几个月。他希望每年有成千上万的“艺术大篷车”下乡去,因为那里有俯拾皆是、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。
△韩美林雕塑作品
“别人以为下去就是浪费时间,肚子里没货,你下去也是白晃。而且现在一些人连画都懒得画了,弄个照相机‘咔咔’,这叫怎么回事儿啊。我始终对我的手很残忍,强迫它画,不然你不熟啊,熟能生巧。”在韩美林看来,一些人所谓的采风不过是做做样子,“做给报纸看,做给领导看,做给同行看。能跟那些民间老艺人同吃同喝同劳动,同聊同哭同笑?做不到。但是我能和他们挤在一起拉家常,即使他们身上有难闻的异味儿。”让韩美林印象尤为深刻的,是在陕北遇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》的民歌原作者,“那时候他穷得饭都没得吃,穿一条棉裤,连秋裤都买不起。我给他钱,他朝我下跪,我受不起,我是来向他学习的。”
“尽管有人笑话我,但我感觉我走的这条路挺对的,你见过哪个画家一天画一百张不重样的?我就能。我这一生都不画重样的,可见我在下面生活起了多大作用。”他说。
△韩美林绘画作品
因为韩美林多年在世界各地推广艺术活动,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“和平艺术家”称号。该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特意告诉韩美林,他不是画家里的独一份,而是艺术家里唯一一个。这是中国美术界获此荣誉第一人。国际上获得这一称号的,还有加拿大歌手席琳·迪翁、英国歌唱家莎拉·布莱曼等。
02
“文革”期间,他手掌上的骨头被造反派踩断;脚背被人放一根杠子,俩人往上跺,6根骨头粉碎成40多块。“现在天天还疼啊。不过,它越疼我就越画,带劲儿,它反而成了我的财富。”
在接受采访时,韩美林说:“人的动力可不全然是来自鲜花美女掌声,我的动力就两个字‘羞辱’。一个是自己做的脸红的事儿,一个是人家对我的侮辱。”
韩美林介绍,“文革”期间,他手掌上的骨头被造反派踩断;脚背被人放一根杠子,俩人往上跺,6根骨头粉碎成40多块。“现在天天还疼啊。不过,它越疼我就越画,带劲儿,它反而成了我的财富。”
“艰难的人生,不等于悲惨的一生,更不等于黯淡的一生。”回望人生,韩美林曾说道:“人生下来就哭,没有一生下来就笑的。所以打算生活,就要准备享受这酸甜苦辣的人生。换一个活法不行吗?把酸甜苦辣看成席上小菜,酸黄瓜、苦瓜头、辣白菜好吃得很,生活就是这样。”
03
“把学外语的大把时间,拿去画画不更好吗?”他希望国内有更多艺术院校能出新招儿,突破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条条框框,“出发点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。”
艺术类考生学外语到底有无必要,这些年一直都是争论热点。几年前,受聘担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韩美林就曾撕开一道口子,在不考英语的情况下,破格录取一名艺术设计类博士生,而且攻读学位期间也不用学英语。时至今日,他依然记得当年争取过程中“三番五次的曲折”。他不止一次向外界传递自己的观点——不能因为外语不过关,而毁掉了艺术天才。
04
“现在是我创作的黄金时期,
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出来!”
耄耋之年的韩美林,早已在绘画、书法、雕塑、陶瓷、设计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,但依旧走在求索路上。
鲜少有人知晓的是,韩美林还是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专业作家。从《人生美好》到《换个活法》,到《前面是未知数》《闲言碎语》,其散文连连斩获大奖。在画作“猫头鹰”上,韩美林写道:“此君多恶名,然人间枭雄,事物多两面。余只此枭雄二字颂之称之书之画之,此乐不疲。”更多的文字则显露其乐观俏皮一面。“美林腿瘸眼瞎视力不足零点一。人生苍茫苦短,未见美好世界怎就火车到站啦!”“美林因见世情如股票屡遭熊市因叹世间少一份钱气和杀气,多一些人气和牛气。人人见之均你拜我请,那时节男女老少合掌面向齐呼:世界您好!”一如韩美林坚持认为,要把这个世界看得美好些。“我的作品没有悲苦的。”
PS,韩老先生与《北京日报》,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缘分——
“《北京日报》是我的大恩人”
人要懂得感恩。我到今天都感谢《北京日报》给予我的恩情。我大二那时候画画已经小有名气了。当时著名漫画家方成的妻子陈今言在《北京日报》任美编,她就让我给报纸画插图,后来,你们报社社长范瑾看到了这些作品,一下子就看上了我,还介绍我认识了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邓拓。市委书记都关怀我这个小年青,我能不好好干活?
记者、编辑、老船长、老画家,这都是最有经验的群体。你要不是八卦记者的话,半夜里你会靠在床头深沉思考,这个报道到底能给读者带来点什么东西。有时候我就在想,那么多正经新闻,为什么不往外蹦(注:指手机里推送新闻条目)。你怎么老蹦那些娱乐八卦啊,还能蹦到国际上去。
——韩美林
著名作家冯骥才这样评价韩美林:
“韩美林每一天都在与昨天告别,
每一天都在被他不可思议地翻新,
激情永远跟他厮混在一起。”
(作者:征集码头网)

推荐阅读

关注征集码头网微信

征集码头

征集论坛

威客码头

行先影赛

热点新闻

精彩推荐

热点排行